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漫漫紅塵路。。。*

xyz  xyz軟體補給站  xyz資訊工坊  






2009年9月的三峽大壩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三鬥坪~建築花費估計1800億元群衆幣。庫容393億立方米。水庫面積1,084平方公裏。

長江三峽别名峽江或大三峽,位於中國重慶市和湖北省境內的長江幹流上,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全長192公裏,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長江流過四川宜賓後,經重慶江津到湖北宜昌段被俗稱為「川江」,是歷史上巴蜀、黔(通過烏江在重慶涪陵注入長江)通往中國東部唯一的水上通道。川江庸俗江水穿越中國大陸第二級階梯巫山山脈,構成爲了長江上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大峽谷,于是該區域被合稱為「三峽」。

由於一緻地區的岩性,三峽有峽谷和寬谷之分,峽谷多位於石灰岩地區,其地岩層質地堅硬,抗蝕力較強,于是河流對其兩岸侵蝕較弱,但垂直裂隙比較發育,水流趁隙而入,對底部侵蝕。隨河床逐漸加深,兩岸坡谷岩層逐漸得到均衡,沿垂直裂隙崩落江中,構成懸崖絕壁。而當河流經過比較鬆軟、抗蝕力較差的砂岩和頁岩地區時,河流向兩旁侵蝕感導加強,便構成寬谷。關於三峽的具體構成有一緻說法,地理地質學界較為差異的見解是:距今7000萬年疇前,在燕山運動中,川東和鄂西一帶構成爲了巫山等一系列褶皺山脈。它們由西南-東北走向轉為東西走向,地勢由南向北逐漸消沉。這些山脈與北面的巴山之間是一個東西相對低凹的地帶,古長江的峽江段便沿此低凹帶向東流去。而隨著該地區地殼的繼續上升,河流下切加倍劇烈,最終構成三峽。



                      長江三峽之瞿塘峽夔門,攝於1999年三峽大壩蓄水前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簡稱三峽工程,是中國長江鄙俚段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項目。漫衍在中國重慶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幹流上,大壩位於三峽西陵峽內的宜昌市夷陵區三鬥坪,並和其庸俗不遠的葛洲壩水電站構成梯級調度電站。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有史以來建設的最大的水壩,而由它所引發的移民、環境等諸多問題,使它從開始籌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終與弘大的爭議相伴。

在長江三峽建築大壩的設想入手下手可追溯至中華民國開創者孫中山,他在《建國方略》(1919年發表)一書中《實業計畫》認為長江「自宜昌以上,入峽行」的這一段「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利」(第二計劃第四部庚)。按此設想,1940年代中期,國民政府與美國墾務局簽約,準備利用美國資金建設水電站,並邀請該局總工程師、世界有名水利專家薩凡奇(John Lucian Savage)來華窺察。薩凡奇在三度實地窺察三峽地區後,寫出了《揚子江三峽計劃末尾報告》,認為三峽工程可行,並陳設開展前期使命,但後因國共內戰,此事無果而終。

中華群衆共和國樹立後,由於長江鄙俚頻發洪流,屢屢威脅武漢等長江中遊都邑的安全,于是三峽工程被重提。毛澤東1953年初視察三峽時曾說:「三峽水利樞紐是需求營建而且大要營建的」,「但最後下決心確定營建及何時開始營建,要待各個緊急方面的準備使命根蒂根本完成之後,才略作出決定。」又作「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水調歌頭·遊泳》)的詞句展現出建設三峽工程的設想,並指定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督辦。在周恩來的掌管下,開始了三峽工程的勘探、設計、論證使命,並邀請了蘇聯的水利專家參與。當時水利領域內反對工程上馬的林一山等人,和反對方黃萬裏、李銳等人,爭論得稀奇激烈。林一山等人認為要防治洪流得建大壩,但李銳等人則認為三峽工程太複雜,除了技術上的困難、這麼大的工程會排擠掉其他計劃外,因為淤泥等問題,建大壩也不定然就可以一勞永逸。别的另有移民、水位劇升等問題,于是應該考慮其他經辦的可行門徑。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國力、技術和國內國際形勢等其他因素,毛澤東最終決定暫緩實施三峽工程,「積極準備,富餘靠得住」,先營建葛洲壩水電站,作為三峽水電站的實驗工程。

葛洲壩水電站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區,1971年開工,「邊設計、邊準備、邊施工」,但不久後就因為施工品質實在一緻格而罷工。在多次修改設計和施工希圖後,於1974年復工,1981年實現長江截流,1988年全部建成。電站為無調節才力的徑流式水電站,共安裝19台12.5萬千瓦和2台17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一度是中國最大的發電廠。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政府從新將重點放到建設「四個現代化」的方向上來,並決心興建一批骨幹工程以拉動國民經濟的發展,三峽工程於是被再次提上議事日程。1983年水利電力部提交了工程可行性研讨報告,並著手進行前期準備。1984年國務院許諾了這份可行性研讨報告,可是在1985年的中國群衆政治協商會議上,以周培源、李銳等為首的許多政協委員展現了強烈反對。於是,從1986年到1988年,國務院又招集張光鬥、陸佑楣等412位專業人士,分十四個專題對三峽工程進行全面從新論證,結論認為技術方面可行、經濟方面公允,「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更為無利」。不過這之後爭論不但沒有平息,各方反對的聲浪更大。1989年,剖明反對建設意見的書《長江,長江, 三峽工程爭論》出書,可是同年的六四天安門事故中,民主運動被鎮壓,本書的作者戴晴也被逮捕,該書被禁。這之後,反對派的意見被徹底壓制。李鵬等國務院領導將工程議案提交給第七屆全國群衆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這是中華群衆共和國歷史上繼1955年三門峽水電站之後第二件提交全國群衆代表大會審議的工程建設議案。1992年4月3日該議案獲得通過,標誌著三峽工程正式進入建設期。

在全國人大通過興建議案後,1993年國務院設立了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為工程的最高決策機構,由國務院總理專任委員會主任。此後,工程項目法人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樹立,實行國家計劃單列,由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間接計劃。1994年12月14日,各方在三峽壩址舉行了開工典禮,宣告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三峽工程的總體建設希圖是「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工程共分三期進行,總計約需17年,目前已完成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已經全部建成。

一期工程從1993年初開始,利用江中的中堡島,圍護住其右側後河,築起土石圍堰深挖基坑,並營建導流明渠。在此期間,大江繼續過流,同時在左側岸邊營建臨時船閘。1997年導流明渠正式通航,同年11月8日實現大江截流,標誌著一期工程達到預定目標。

二期工程從大江截流後的1998年開始,在大江河段澆築土石圍堰,開工建設洩洪壩段、左岸大壩、左岸電廠和永久船閘。在這一階段,水流通過導流明渠下洩,船舶可從導流明渠梗概臨時船閘通過。到2002年中,左岸大壩上庸俗的圍堰先後被打破,三峽大壩開始正式擋水。2002年11月6日實現導流明渠截流,標誌著三峽全線截流,江水隻能通過洩洪壩段下洩。2003年6月1日起,三峽大壩開始下閘蓄水,到6月10日蓄水至135米,永久船閘開始通航。7月10日,第一台機組併網發電,到當年11月,首批4台機組全部併網發電,標誌著三峽二期工程結束。

三期工程在二期工程的導流明渠截流後就開始了,起首是搶修加高一期時在右岸營建的土石圍堰,並在其保護下營建右岸大壩、右岸電站和公開電站、電源電站,同時繼續安裝左岸電站,將臨時船閘改建為洩沙通道。2006年5月20日三峽大壩主體全體竣工。2009年年底全部竣工。

三峽工程在建設中全面實行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標投標制、建設工程監理制、條約計劃制等制度,以確保工程質量。為了實現競爭,還把首要建設項目拆成單項進行招標。三峽工程的業主是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設計單位和首要監理單位凡是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首要施工單位有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葛洲壩股分無限公司)、中國安能建設總公司(中國群衆武裝警察部隊水電部隊)、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聯營體)、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聯營體)、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四工程局(聯營體)等,這些企業曾經承擔了搜羅葛洲壩水電站、二灘水電站、引灤入津工程在內的許多大型水利工程建設。

三峽工程預測的靜態總投資大約為900億元群衆幣(1993年5月末價格),個中工程投資500億元,移民安排400億元。預測動態總投資將大要達到2039億元,估計實際總投資約1800億元擺布。建設資金首要來自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及電費附加費。國務院1992年規定,全國群衆每把持1千瓦時電能便需附加上交0.003元以投入三峽工程,此後這一數字又被多次調升,有的省份甚至達到0.0124元。1994年起,葛洲壩水電站的利潤也被間接轉為三峽建設資金。到2002年,以葛洲壩電廠為主體的中國長江電力股分無限公司樹立,掌管葛洲壩和三峽的所有發電資產。該公司2003年在上海證券生意業務所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其募集的資金和此後獲得的發電利潤也成為建設資金的緊急來源。别的,三峽總公司還發行了數期國內債券募集資金。

2003年三峽水庫蓄水前,國務院三峽工程驗收組在大壩皮相發現了80多條裂縫,此事經媒體表露後,惹起社會上對三峽工程質量的紛紛議論。但據驗收組副組長潘家錚解釋,這些裂縫的確具備,但極為細微,最寬不超過0.2毫米,對大壩安全幾乎沒有影響,而且這些裂縫的產生均為技術問題,絕非質量問題,世界上其他局部水電站也都具備這種裂縫。

2004年1月30日中國科學院、工程院兩院院士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張光鬥曾展現三峽工程不會倒,但因施工技術、施工水平、計劃水平不如外國,導緻施工質量不好。

2005年1月,中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表了三十個未辦理環保手續就違規開工的工程項目名單,個中搜羅三峽電源電站和三峽公開電站。三峽總公司一開始對此極力爭辯,並不顧環保總局的罷工呼籲,繼續施工,雙方互不讓步,構成頂牛之勢。後來在國家發展和幻化委員會的調解下,三峽總公司被迫認錯罷工,繳納罰款。直到2005年4月,在補辦完所有手續後,方又從新開工。

三峽工程自開工以來,就一直有媒體報導個中具備全體貪污腐敗現象。到2004年底,查處的貪污資金已有4000多萬,大全體凡是調用梗概侵佔移民款。2007年6月29日,中華群衆共和國審計署發表了三峽工程審計結果,因結計較劃和條約計劃不夠嚴格減少建設本錢4.88億元。

2006年5月20日,三峽大壩主體工程全面竣工。 2006年6月6日,三峽大壩右岸鄙俚圍堰爆破工程鄙人午引爆,其爆破規模被稱為「世界第一爆」。 2006年9月20日,三峽工程開始156米水位蓄水。 2006年10月27日,三峽水庫壩下水位達到156米高程。 2007年6月11日,右岸22號機組投產發電,是三峽水電站右岸電廠第一台發電的機組。標誌著三峽水電站三期工程開始發揮效益。

2008年10月29日,右岸15號機組投產發電,是三峽水電站右岸電廠最後一台發電的機組。至此,三峽水電站26台機組全部投產發電。 2009年8月29日,國務院長江三峽三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組容許正常蓄水(175米水位)驗收通過。此為長江三峽三期樞紐工程最後一次驗收。2009年9月15日,利用秋汛漲水過程,2009年9月15日零點實驗性蓄水啟動,計劃首次蓄至175米最終水位。此後,工程防洪、發電、補水、航運等綜合效應將全面發揮。2010年10月26日,三峽工程水庫試驗性蓄水首次達到175米最終水位。

2011年5月1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掌管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三峽後續使命規劃》和《長江中庸俗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會議認為三峽工程末尾設計建設任務準期完成,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開始全面發揮。同時指出,三峽工程在發揮弘大綜合效益的同時,在移民安穩緻富、生態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還具備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對長江中庸俗航運、灌溉、供水等也產生了定然影響。指出這些問題有的在論證設計中已經預見但需求在運行後加以解決,有的在工程建設期已經認識到但受當時條件限制難以有效解決,有的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出現的。

三峽大壩的選址末端有南津關、安好溪、三鬥坪等多個候選壩址。最終選定的三鬥坪壩址,位於葛洲壩水電站鄙俚38公裏處,地勢開闊,地質條件為較堅硬的花崗岩,地動烈度小。江中有一沙洲中堡島,將長江一分為二,左側為寬約900米的大江和江岸邊的小山罈子嶺,右側為寬約300米的後河,可為分期施工供應便利。

關於大壩的壩高,在籌劃中曾有低壩、中壩、高壩三種希圖。1950年代,在蘇聯專家的影響下,各方多反對高壩希圖。到了1980年代初,「短、平、快」的思緒佔了支流,于是低壩希圖稀奇風行。可是,出於為重慶改善航運條件的考慮,各方最終容許建設中壩。

三峽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它壩長2335米,底部寬115米,頂部寬40米,壩頂高程為海拔185米,最大澆築壩高181米,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大壩庸俗的水位約海拔66米,壩下通航最低水位海拔62米,通航船閘上庸俗設計最大落差113米。工程主體建築物的土石方挖填量約1.34億立方米,混凝土澆築量約2794萬立方米,耗用鋼材59.3萬噸。個中金屬結構安裝佔25.65萬噸,鋼筋製作安裝46.30萬噸。水庫全長600餘公裏,壩軸線全長2309.47米,水面平勻寬度1.1公裏,總面積1084平方公裏,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個中調洪庫容約221.5億立方米,調節才力為季調節型。

三峽大壩設計成由多個聽從模塊組成,從左至右(面向庸俗)按序為永久船閘、升船機、洩沙通道(臨時船閘)、左岸大壩及電站、洩洪壩段、右岸大壩及電站、山體公開電站等。大壩的永久船閘為雙線五級船閘,建於罈子嶺背對長江的一側,年通過才力5000萬噸。

三峽水電站的機組安排在大壩的後側,共安裝32台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個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公開6台,其它還有2台5萬千瓦的電源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遠遠超過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電站。機組設備首要由德國福伊特(VOITH)公司、美國通用電力(GE)公司、德國西門子(SIEMENS)公司組成的VGS聯營體和法國阿爾斯通(ALSTOM)公司、瑞士ABB公司組成的ALSTOM聯營體供應。它們在簽訂供貨協議時,都已承諾將相關技術無償轉讓給中國國內的電機製造企業。三峽水電站的輸變電系統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負責建設和計劃,預計共安裝15回500千伏高壓輸電線路連接至各區域電網。

三峽電廠不是獨立法人,它是中國長江電力股分無限公司的下屬單位。三峽樞紐除通航建築以外的所有設備設施均由三峽電廠計劃,搜羅左岸電站、右岸電站、公開電站、電源電站、洩洪設施、大壩水工建築等。

三峽水輪機額定着力710MW,轉輪直徑10m。三峽左岸電站全部14台機組均已在2003年至2005年投產,總裝機容量達到了980萬千瓦。而三峽右岸電站全部12台機組已在2007年至2008年投產,總裝機容量達到了840萬千瓦。三峽電站總裝機容量已在2008年10月29日完成最後一台機組(右岸15號)安裝後,達到了1851萬千瓦。

從三峽工程籌建的那一刻起,它就與各種爭議相伴。晚期的一存問見多并重於經濟和技術因素,遍及認為經濟上無法支撐,技術上也無法也難以實現預定目標,並且移民的難度極大。到了1980年代後,隨著幻化開放的持續,中國國內關於三峽工程的爭論越發廣泛,涵蓋了政治、經濟、移民、環境、文物、旅遊等各個方面。

三峽工程的反對者們相信該工程將存在弘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並能拉動整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發展。而反對者們則認為該工程勞民傷財,是政府領導人好大喜功、規畫青史留名的表現。

1992年國務院向全國群衆代表大會提交三峽工程建設議案的舉動,便被廣泛質疑是李鵬等領導人定奪要把三峽工程辦成「鐵案」。當時有人認為人大代表多非專業人士,由他們來決定工程的命運並一緻適。而即使在審議過程中,人大代表們也遍及反饋國務院提交議案中的可行與弗成行因由嚴重不對稱,甚至還報怨民間用種種才具幹擾和影響人大代表的決策。1992年4月7日該議案終於進入表決順叙,共有2633名流大代表參與表決,結果是贊成1767票,反對177票,棄權664票,未按表決器的有25人。表決雖然獲得通過,但贊成票隻佔總票數的三分之二擺布(67%),是迄今為止中國全國人大所通過的得票率最低的議案。

在國防安全方面,有人擔心一旦中國捲入戰爭梗概承受可怕主義襲擊時,三峽大壩將成為受襲的目標。不過樂觀者認為,轟炸這種關係數億群衆生命的民用目標是嚴重違反國際法的行為,在現代戰爭中當不會出現。同時,三峽大壩極其龐大,一般可怕組織所把持的才具都難以對大壩組成整體性損毀,即使是炸較薄弱的船閘,由於有五級船閘,而且建於與大壩並不相連的罈子嶺,于是也不會惹起潰壩。

三峽工程首要有防洪、發電和航運三大效益。個中防洪被認為是三峽工程最中心的效益。

1>防洪--歷史上,長江鄙俚河段及其多條支流頻繁發生洪流,每次特大洪流時,宜昌以下的長江荊州河段(荊江)都要採取分洪順叙,淹沒鄉村和農田,以擔保武漢的安全。在三峽工程建成後,其弘大庫容所供應的調蓄才力將能使庸俗荊江地區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流,也有助於洞庭湖的解決和荊江堤防的全面修補。
 
2>發電--三峽工程的經濟效益首要體現在發電。它是中國西電東送工程中線的巨型電源點,稀奇湊近華東、華南等電力負荷中心,所發的電力將首要售予華中電網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和重慶市原萬縣所轄區、涪陵所轄區,華東電網的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邊電網的廣東省。三峽的上網電價根據各受電省份的電廠平勻上網電價確定,在扣除相應的電網輸電費用後,約為0.25元。由於三峽電站是水電機組,它的本錢首若是折舊和貸款的財務費用,于是利潤稀奇高。中止2008年10月29日,三峽電廠累計發電量達到2700多億度,已產生弘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按每度電0.3元群衆幣計,已經收回本錢810億元。26台機組投產後,年發電量可達847億度,由此每年可減少煤耗4000-5000萬噸,少排放二氧化硫200萬噸、一氧化碳1萬噸和多量工業廢水,並收回本錢250億元。由於長江屬於季節性變化較大的河流,儘管三峽電站的裝機容量大於伊泰普水電站,但其發電量卻少於後者。

在三峽建設的晚期,曾經有人認為三峽水電站建成後,其強大的發電才力將會組成電力供大於求。但現在看來,即使三峽水電站全部建成,其裝機容量也僅及到那時中國總裝機容量的2%稍強,並不會對整個國家的電力供需形勢產生多大影響。而曆久2003年起,中國出現了嚴重的電力供應緊張時局,煤炭價格飆升,三峽機組適逢其時開始發電,在它運行的頭兩年裏,發電量均超過了預定計劃,卻仿照照舊供小於求。

3>航運--自古以來,長江三峽段下行緩慢,唐朝詩人李亮的詩《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但同時,船隻向鄙俚飛行的難度也稀奇大,並且宜昌至重慶之間僅可通行三千噸級的船舶,所以三峽的水運一直以單向為主。到三峽工程建成後,該段長江將成為湖泊,水勢平緩,萬噸輪可從上海通達重慶。而且通過水庫的放水,還可改善長江中庸俗地區在枯水季節的航運條件。不過由於永久船閘分為五級,于是通行速度較為緩慢,理論上過閘要2小時40分鐘,在目前實際運行中,時常需求4個小時以上才略通過。

移民是三峽工程最大的難點,在工程總投資中,用於移民安排的經費便佔到了45%。當三峽蓄水完成後,淹沒了興山縣等129座城鎮,個中搜羅大型都邑萬州、中等都邑涪陵和十多座小都邑,預計移民數量將大大超過工程晚期計劃的數量,波及移民超過120萬人,波及湖北、重慶的20個縣、區(市),安排地遍及全國10餘個省(直轄市),歷時長達20餘年,為世界之最。移民的安排首要通過就地後靠梗概就近搬遷來解決,但後來發現,水庫淹沒了多量耕地,從而導緻整個庫區人多地少,生態環境趨於惡化,於是對農村人丁又減少了一種移民門徑,就是由政府陳設,舉家外遷至其他省份歇息,目前已經有大約14萬名庫區移民遷到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庫區外)、湖南、廣東、重慶(庫區外)、四川等省市保留。由於生態環境問題(搜羅三峽水庫蓄水後惹起的多量滑坡和岩崩),三峽大壩附近地區還將有400萬居民在未來(2007年起)10-15年移居別處。

作為三峽庫區於1997年和併入重慶的15個區縣因移民組成嚴重失業,貧困問題嚴重,而由於這些都邑併入相對發達的重慶,更組成重慶市城鄉極為懸殊的經濟差别(2009年達到了500%)。三峽工程上馬導緻庫區2000多家企業被關閉,失業者大增。庫區經濟以「吃財政飯」為主,稅收持續起飛。屬於三峽庫區的萬州當地城鎮失業率8.1%,21.9%的城鎮移民靠低保保留。三峽庫區的涪陵及其以下8個區縣,當地城鎮失業率8.95%,人均GDP是重慶主城9區的20%不到,全國平勻水平的50%。不少移民和搬遷安排款項至今沒有到位,組成爲了重慶主城區與三峽庫區居民嚴重的對立情緒和衝突。

由於有三門峽水電站的前車之鑒,于是泥沙問題始終是三峽工程技術討論的重中之重。據測算,長江鄙俚江水每立方米含沙1.2公斤擺布,每年通過壩址的沙量在5億噸以上。在三峽工程未建前,這些泥沙多量淤積在曲折的荊江河段,擡高了河床水位,並危脅到整個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安全。

當三峽水庫構成後,受水勢變緩和庫尾地區回水影響,泥沙肯定會在水庫內極其是大壩和庫尾(回水的影響)淤積。不過樂觀者認為,長江的含沙量有季節性差異,汛期江水中的含沙比例比枯水期來得大,于是三峽水電站大要採用「蓄清排渾」的門徑來應對,即在汛期時加大排水量使渾水出庫,在枯水季節多量蓄積清水,便大要減少泥沙在水庫內的淤積,這種門徑與目前水電站的一般運行門徑根蒂根本差異,所以不用過於擔心三峽的泥沙淤積問題。他們認為在三峽蓄水的晚期,排沙比例隻有30%至40%,將發生輕度淤積,但首若是加添死庫容,影響不大,隨著水庫運行時間的增長,排沙比例會逐漸進步,在80至100年後,將根蒂根本達到均衡,再也不出現新的淤積,舊有淤積也大要通過由臨時船閘改建的洩沙通道和加強暢通等門徑清算。那時水庫將仿照照舊堅持90%擺布的庫容,不會對發電、航運以及沿岸城鎮極其是重慶組成宏壯的不良影響,而且隨著長江鄙俚植樹造林、水土堅持使命的進展,江水的泥沙含量也將緩慢起飛。

可是工程的反對者如黃萬裏等認為,長江鄙俚河流所攜帶的除了泥沙,還有顆粒較大的鵝卵石,在三峽大壩築起後將極難架空,會組成堵塞,並向鄙俚伸展,進而影響重慶。此後在2002年10月,國務院許諾由三峽總公司承建長江鄙俚幹流金沙江上的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和向家壩等四座巨型水電站,其建設目标之一就是為了分擔三峽庫區的泥沙淤積,減緩三峽庫區的泥沙淤積速度,這也再度惹起某些人們對三峽泥沙問題的擔憂。

與泥沙淤積問題同樣極具爭議的,還有水位問題。在三峽蓄水至135米後,有人發現從大壩到庫尾之間的水位落差多達34.7米,遠遠超過了工程論證報告認為的0.4米,于是擔憂重慶大要會在三峽完全蓄水後被淹沒。不過三峽驗收組副組長潘家錚對此解釋,論證報告中計算的是滿蓄水後的情況,而現在的庫尾水位其實是天然水位,它和大壩水位目前具備著弘大落差並不令人意外。

三峽大壩可行性論證中關於水庫水力坡度的論證被認為具備錯誤,于是會組成更多淹沒地區和移民數量。

三峽工程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稀奇廣,個中對庫區的影響最間接和顯著,對長江流域也具備宏壯影響,甚至還有人認為三峽工程將會使得全球的氣候和海洋環境發生宏壯變化。

庫區人們對三峽工程影響環境的最大擔憂來自於水庫的污染。目前三峽兩岸城鎮和遊客的排放的污水和保留垃圾,都未經處理間接排入長江。在蓄水後,由於水流靜態化,污染物不能及時下洩而蓄積在水庫中,于是已經組成爲了水質惡化和垃圾沉沒,並大要引發傳害病,全體城鎮已在其他水源採集保留用水。同時多量移民開墾荒地,也加劇了水體污染,併產生水土消散的現象。對此,當地政府正在大力興建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以期解決污染問題,假如發現污染過於嚴重,也大要會採取大壩減少下洩流量來實現換水。蓄水後,庫灣及支流回水區多次出現水華現象,首若是由於回水區水流減緩,嚴重的隻有1.2厘米/秒,幾乎再也不流動,惹起擴散才力減弱,使庫周圍近岸水域及庫灣水體納污才力起飛。 重慶三峽庫區污染問題有七成是農業生產以及農民保留對環境組成的污染,已經大大超過了工業污染水平。

三峽水庫庫容極大,于是肯定會減少庫區地動的頻率。但反對工程的人士認為,當時論證壩址時,稀奇緊急的一個考慮因素就是地質條件,三鬥坪附近的岩體比較完整,斷裂少,歷史上也極少發生有感地動,于是不大大要發生破壞劇烈的強震。三鬥坪的鄙俚地區,地質條件首若是碳酸鹽岩,發生地動的大要性較大,但烈度估計最高也不會超過6級,而三峽的首要建築物凡是根據防7級地動烈度來設計的。由於三峽兩岸山體下部未來長期處於浸泡當中,于是發生山體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頻率會有所減少,這將是三峽工程所能組成的首要地質災害。而工程的反對者們則質疑論證過程隻考慮了地質的靜態狀況,沒有考慮蓄水後大要帶來的地質條件質變。蓄水後,庫區微震已經明顯減少。

根據葛洲壩水電站的運行經驗,三峽工程將會對周邊生態組成嚴重的衝擊。因為有大壩隔離,魚類無法正常通過三峽,它們的保留習性和遺傳等會發生變異。三峽完全蓄水後將淹沒560多種陸生珍稀動物,但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在淹沒線以上也有漫衍,隻有疏花水柏枝和荷葉鐵線蕨兩種完全在淹沒線以下,現均已遷植。

三峽蓄水後,水域面積擴大,水的蒸發量上升,于是會組成附近地區晝夜溫差縮小,改變庫區的氣候環境。由於水勢和含沙量的變化,三峽還大要改變庸俗河段的河水流向和沖積程度,甚至大要會對東海產生一些影響,並進而改變全球的環境。可是考慮到海洋的互通性,以及長江在三峽以下的一千多公裏流程中還有湘江、漢江、贛江等多條緊急支流的水量匯入,于是估計不會對全球海洋和氣候環境組成較大的影響。而且環境的變化是由多種可變因素交織構成的,極其複雜,所以也無法確定三峽工程對環境影響的明細程度。

三峽大壩蓄水容量(庫容)為100億立方米以上,由於壩底壓力弘大,滲流要比蓄水前高不少,不僅影響公開水水位,還會對周圍地質條件產生影響。根據統計資料,庫容小於0.1億立方米的小型水庫,其發震機率小於萬分之一;0.1億至1.0億立方米的中型水庫,發震機率小於千分之一;1.0億至10億立方米的大中型水庫,發震機率大於百分之一;大於100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庫,發震機率則大於十分之一。

三峽工程會對環境產生有益的感導。水能是一種清潔動力,三峽水電站的建設,將會經辦多量火電機組,使每年的煤炭耗費減少5000萬噸,並減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和惹起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間接實現了環保。

三峽工程可行性研讨生態環境組的報告曾論證大壩建成後庫區氣候會趨於「冬暖夏涼」,才大要在庫區大規模發展柑桔園,才「大要在當地安排農村移民」。三峽工程進行可行性生態與環境組Ⅱ組組長方劑雲說:三峽水庫構成後,「極端最高氣溫可起飛約4攝氏度,極端最低溫度增高3攝氏度擺布。」在2006年夏,四川省和重慶市承受中國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和高溫,重慶市綦江出現了歷史最高氣溫44.5度攝氏度。但在2007年夏天,四川盆地承受了自1998年洪流以來最大的降雨,證懂得三峽大壩並不間接導緻旱災,最多間接導緻旱災。

2011年3月之後,長江中庸俗地區遭遇歷史罕見的乾旱,降水達到50年來最低水平,三峽工程再次被公眾推到浪尖上。

由於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大規模的開山破土,使本來就柔弱的三峽生態環境,更落井下石。組成庫區周圍的建築裂縫,山體滑坡加劇。由於三峽工程而新建的新縣城比方湖北的黃土坡和奉節的寶塔坪都由於嚴重滑坡,使新縣城不得不轉移陣地,可是由此也組成弘大的經濟損失。其它三峽工程誘使庫區周邊的地動多發,據統計,自2003年蓄水以來,奉節發生地動14次,最大震級2.9級,個中五次為有明顯震感的地動。水庫誘發的地動一般發生在近壩區,它和往常地動的最大區別是:震源更淺、破壞性更大。而為相識決這些災害,中止2010年3月中國已經花費了120億元群衆幣。重慶山下庫區近一半的地區具備水土消散,石漠化嚴重。三峽庫區重慶境內有超過一萬處隱患點。中止2010年已發生地質災害(險情)252處。 中止2010年5月,自三峽工程175米試驗性蓄水以來,新生突發地質災害減少。庫區共發生形變或地質災害災(險)情132起,塌岸97段長約3.3公裏,緊急轉移群眾近2000人。在二、三期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範圍外已發生新生突發性災(險)情30多處。

長江三峽是中國馳譽的風景名勝區,它起自重慶奉節縣白帝城,筆直約200公裏至湖北宜昌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沿途地形險峻,山水秀麗,古蹟眾多。在水庫滿蓄水後,三峽的峽谷感將會受到定然程度削弱,可是三峽兩岸山勢原本高拔陡峭,「夔門世界雄」等山巒多在1000米以上,于是視覺觀感並不會差異太多。同時,蓄水後,副本一些靜寂的景區也將越發便於遊人探訪。不過,由於旅遊機構在1990年代廣泛宣傳了「告別三峽遊」,使得人們遍及認為蓄水後的三峽景緻再也不,于是自2003年以來,三峽的旅遊業便一落千丈。

三峽周邊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匯地。水庫淹沒區已探亮的文物點有1200多個,從1992年起文物部門便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預計可在2009年蓄水完成前搶救、保護完畢。别的,政府還對個中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其他緊急古建築文物設立專案、撥給專款予以保護。

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涪陵區城北長江江面上,是一組天然石樑,長度約1600米,有題刻165段,石魚18尾,提醒當地自唐朝至清朝間的72個年份的枯水資料,是世界上所發現的時間入手下手、延續時間最長、數量最多的水文題刻。三峽蓄水完成後,白鶴梁將永遠淹沒水中,文物部門已經在其周圍建設了弘大的水下無壓透明容器以方便遊客觀賞和學者研讨,使之成為世界上第一座水下的博物館。

張桓侯祠位於重慶雲陽縣縣城的對岸,依山傍水,是紀念三國名將張飛的弘大祠廟建築群,古建、碑刻等頗多。廟前有「江上風清」四個大字,從長江上擡眼望去,極其宏偉。2002年至2003年,文物部門根據「整舊如舊」原則對張桓侯祠實施了整體搬遷,新址在新雲陽縣城的對岸,東距新址32公裏。

石寶寨位於重慶市忠縣石寶鎮,其35米高的寨樓,是中國唯一一座穿鬥式構架的高層木建築,被譽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築」之一。寨後有山,拔地而起,四面陡峭如印,名「玉印山」,山與寨渾然一體。由於地勢較高,石寶寨在三峽蓄水後將會成為一座孤島,四面被水環繞。可是由於水位的擡高,使其下的山石有大要軟化、崩解,于是文物部門在其周圍建築了一道巨型圍堤,包圍住整個山寨。

丁房闕—無銘闕均為位於重慶忠縣境內的漢代石闕。丁房闕為雙闕,坐落在忠縣縣城,是罕見的廟前闕。無銘闕位於忠縣縣城外的古驛道旁,原為雙闕,今僅存右闕。現在這兩組漢闕現在都已搬到了地勢較高的忠縣白公祠內。

别的,地方政府還對千年古鎮大昌鎮和屈原祠等實行了整體搬遷,對原本的三面臨水的白帝城實施新址保護,使之成為一座江中島,而夔州古城(奉節縣城)等無法搬遷保護的就隻能永埋水底了。

三峽工程原來預算將花掉2039億元,到舊年底隻花了1220億元。目前預測到竣工時,總花費將為1800億元,也就是說,將少花200多億元,節省10%。節約並不是偷工減料,雷同,三峽工程是高質高效的類型,之所以能夠進度提前,做到提前發電、提前發揮防洪感導,是技術水準和計劃水準進步後自可是然的結果。

19937月,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許諾的樞紐工程的靜態總投資為500.9億元;199411月,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許諾的水庫移民搬遷與安排的靜態總投資為400億元;兩項合計,三峽工程靜態總投資為900.9億元(均為19935月末價格)

 

為什麼要按19935月末價格來計算三峽工程的靜態總投資呢?這是因為三峽樞紐工程末尾設計是由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組織各學科專家,在1993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進行初審的,當時我國的物價正處於上漲幅度較大的時期,為了使樞紐工程的靜態總投資計算得越發準確一些,工程概算初審專家組責成長江水利委員會在1992年底價格水準的基礎上,從新計算出根據19935月末價格水準的樞紐工程靜態總投資。

 

三峽工程建設,時間跨度長達17年,預測出每年的價格指數(每年的價格與基期價格較量,上漲的幅度,用百分數展現),計算出每年的貸款利錢,再考慮匯率變化和政策性變化等因素,根據每年需求的靜態投資計畫數,即可計算出每年需求的動態投資計畫數。將每年的動態投資累加起來,便是三峽工程的動態總投資。1993年在訂定三峽工程具體的籌資希圖時,根據上述門徑預測的動態總投資為2039億元。1993年之後,我國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成果很好,價格指數逐年起飛,三峽工程的動態總投資大要管制在1800億元以內。三峽總造價搜羅用於移民及環境解決的費用在內,僅相當於18架太空梭。

 

三峽工程建設資金需求分幾個階段?哪一年是資金均衡年?

 

三峽工程建設到第11年首批機組發電,開始有產出;第 17年完建,26台機組全部發電。根據這一工期陳設,三峽工程對於需求償還的貸款資金的需求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l)純投入階段。第1年至第11(19932003)首批機組發電前,三峽工程隻有投入沒有產出,于是是純投入階段。

 

(2)投入——產出階段。第11年首批4台機組發電後,以後每年有4台機組發電(280萬千瓦),每年相當於建成一個葛洲壩水電站。隨著裝機台數和發電量的減少,發電支出也逐漸減少,當某一年的發電支出與該年的動態資金需求達到均衡時,該年即叫做三峽工程的資金均衡年。至此,投入——產出階段也告結束。據測算,三峽工程的資金均衡年大約在第13(2005)至第17(2009)之間,這要由三峽水電站發出的每千瓦時電的售電價格而定。假如售電價格高,資金均衡年就可提前;假如售電價格低,資金均衡年就會延後。

 

(3)產出——還貸階段。三峽工程到達資金均衡年後,當年的發電支出大於當年的動態投資需求,資金開始出現盈餘,即大要開始償還尚未償還的貸款本息。

 

三峽工程建設資金是如何籌措的?

 

(1)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國家為支援三峽工程建設,從1993年起設立了三峽工程建設基金,決定除西藏自治區、貧困地區排灌用電外,每千瓦時電加征3厘錢用於三峽工程建設,1994年減少1厘錢,即每千瓦時電徵收4厘錢;從199621起,直承受益和將要受益以及經濟發達地區的16個省、市,每千瓦時電加征到7厘錢,其他地區仍徵收4厘錢。

 

(2)葛洲壩水電站利潤。葛洲壩水電站的全部產權屬於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于是,葛洲壩水電站的全部利潤用於三峽工程建設。

 

(3)三峽水電站利潤。三峽水電站從2003年首批機組開始發電後,以後每年有4台機組發電,至2009年,即在三峽工程建設期間,累計可發電約2930億千瓦時。三峽水電站利潤除用於三峽工程建設外,還可用來償還貸款。

 

其它,還需求從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國內發行債券、商業借貸、利用國外出口信貸等多管道籌集。

 

三峽工程是怎樣對投資進行靜態管制、動態計劃的?

 

靜態管制、動態計劃的投資計劃模式,與計劃經濟年代採用的幾何年調整一次工程總概算的投資計劃模式,有著本質的區別。靜態管制、動態計劃的投資計劃模式,是一個科學、公允、客觀、公平的計劃模式,更便於對投資實行總量管制和分項管制,為更好地實行專案法人負責制、招標承包制、項目監理制、條約計劃制等四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根據國家許諾的樞紐工程靜態總投資500.9億元(19935月末價格),根據總量管制、公允調整的原則,把分標段專案作為一個單項,於1994年就編制了項目法人(以下簡稱業主)單項執行概算和業主總執行概算,這是業主對工程靜態投資實行有效管制的首要才具。業主執行概算是三峽總公司管制樞紐工程造價、訂定年度計畫、向國家列報投資以及結算價差資金的依據;也是管制單項工程靜態投資最高限額、對單項工程限額設計、指導和編制工程標底、保證發包條約順利實施的依據。

 

三峽樞紐工程工期長達 17年,為保證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物價上漲的因素必須予以考慮,這就引出了動態投資的觀念。動態投資搜羅材料、設備、人工等的價格差價(一般簡稱為價差)和貸款利錢。貸款利錢每年按實際支出的利錢計列即可,于是,動態計劃的首要內容,就是要測算每年的價格指數並進行價差資金的結算和計劃。價格指數的測算由三峽總公司委託有資格的仲介機構,以19935月末的價格為基期價格逐年進行采價和測算,並測算出價差金額,上報國務院三峽建委;經國務院三峽建委組織專家評審並審批後執行。

 

再以庫區移民搬遷與安排為例。為貫徹統一領導,分省(直轄市)負責,以縣為基礎的移民使命計劃體制,國務院三峽建委將移民補償靜態總投資400億元(19935月末價格),切塊包乾給湖北省和重慶市,湖北省和重慶市再將移民補償資金切塊包乾給每個區、縣,每個區、縣再切塊包乾到每個專案,層層實行移民任務與移民資金的雙包乾,實行限額規劃和項目限額設計。用雙包乾的辦法來進行靜態管制。為了彌補由於物價上漲而組成的移民資金的差額,每年由國務院三峽建委移民開發局委託有資格、有權威的仲介機構,在庫區移民任務較重的14個區、縣按規範進行采價(14個區、縣的移民補償投資占移民補償總投資的80%以上),也于是19935月末價格為基期價格,測算每年的價格指數和價差金額,經專家評審後,上報國務院三峽建委審批後執行。

 

10年來的實踐證明,靜態管制、動態計劃的投資計劃模式,為三峽工程建設的投資管制與計劃,樹立了切實可行的擔保體系。




衛星圖上的長江三峽區域~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全長192公裏,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

      
                                漫漫紅塵路。。。漫漫紅塵路。。。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國外旅遊」





xyz  xyz軟體補給站  xyz資訊工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