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

白沙漁業資源轉型結合觀光 善加利用是澎湖走上世界舞台的人文資源

xyz  xyz軟體補給站  xyz資訊工坊  




白沙漁業資源轉型結合觀光 善加操作是澎湖走上全國舞台的人文資源

●北海漁業資源除丁香永續外,傳統的牽罟漁法已沒落。(宋國正攝)

 媒介:以沿、近海捕撈為主要漁業之白沙鄉,在民國六十、七十年月雖採取積極的漁撈作業,但因不夠妥善有效的資源保護法度模範,導緻近海漁業資源逐年枯竭。今朝雖然在處所當局協助下漸漸轉型為生態觀光,構成本縣觀光事業的嚴重資源,若能妥為維護並善加操作,將是離島澎湖走上全國舞台的一項人文資源。

 (記者宋國正專題報導)白沙鄉漁業因而沿、近海捕撈為主,但在民國六十、七十年月(1971-1981)由於採取積極的漁撈作業,相對地又不夠妥善有效的資源保護法度模範,因此造成沿、近海漁業資源的枯竭。以赤崁的丁香魚場來說,赤崁以前隨漁業的發展,漁港不斷擴建(赤崁遊艇碼頭闢建後,漁港面積比五十年月減少了近十倍之多),建港影響了水文使螺貝減產,而西面的黝黑水庫使魚苗匱乏(丁香魚適棲於淡鹹水交會、濃度適合之處)。加之「扒網」的濫捕,終於導緻丁香魚源的枯竭。
 因漁民警覺資源上的危機,民國七十五年(1986)五月,赤崁、鳥嶼兩村漁民彼此約束,從農曆的五月九日到二十四日禁捕丁香。翌年五月,赤崁、鳥嶼、後寮漁民又訂立禁捕丁香幼魚公約,以每一年的五月一日到六月七日為丁香禁漁期,禁漁範圍搜聚吉貝、赤崁、鳥嶼、後寮海疆。民國七十八年(1989),縣當局頒發,每一年丁香魚產卵期由縣當局公告禁捕期限(民國八十年以後,每一年以農曆四月十六日到五月一日為禁漁期);此後,幾乎每到農曆五月份,鳥嶼和赤崁的漁民也都會自律性發起丁香禁漁期。然後,禁漁期雖實施多年,但資源仍未見復甦,顯示大概澎湖海疆環境因子已改變或禁漁期的時機不宜。今朝禁漁期之訂定並非基於生物學之考量,而是依據漁民作業經驗而訂定。
 丁香魚種之生命週期短、存在高度入世率、資源變動易受環境影響,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在民國九十二年(2003)針對澎湖海疆日本銀帶鯡(丁香魚)進行其操作組織切片觀察卵巢發育過程之鑽研報告指出,魚類產卵期會受外界環境因子影響,如溫度、鹽度和光照週期等,同時水溫之變化亦會影響產卵數。由澎湖海疆月平均溫觀察,日本銀帶鯡生殖期於二月開始,為春天水溫將逐漸回暖之際,產卵結束為秋日水溫下降之際,生殖期長達八個月,因生命週期短,推斷無法有第二次卵巢幼稚,且據估計每次產卵數在1,200粒擺布。
 丁香魚生殖期為每一年二至九月,且有兩次生殖岑嶺分別為三至四月與七至八月,在五月禁漁期還沒有開始實施前,許多成魚在還沒有產卵或產卵中業已遭捕撈,因此大概導緻禁漁期實施多年,漁獲量仍逐年下降。因此適宜的禁漁期可幫助資源之復甦與操作,且禁漁期可隨環境變遷而改變,基於生物學之考量,認為應將禁漁期訂於四月及七月較為恰當。
 民國九十三年(2004)五月十六日起再限制十六種魚類(臭肚魚、石斑類、青嘴龍占、嘉臘、黑鯛、黃錫鯛、黃鰭鯛等)體長未滿九公分者,不得採捕、販賣。民國九十五年(2006)縣府公告自六月一日起,除了領有犯警養殖執照業者,或以鑽研調查為目标以外,禁止在本縣海疆內採捕長硨磲及鱗硨磲。
 民國六十二年(1973)縣當局從日本引進人工魚礁製造及投放技術來試驗,在翌年正式投放第一批人工魚礁。為誘集保護並培育魚類,本鄉海疆自民國六十三年至民國八十年(1974-1991),於大倉西南邊、後寮北方、以及姑婆嶼西方共三處投放各型大小水泥礁體。民國八十九年(2000)十二月,澎湖水試分所首次勝利培育了五十萬粒銀塔鐘螺幼螺苗在本鄉金嶼海疆放流,以便操作銀塔鐘螺吃掉覆蓋在珊瑚上面的藻類,幫助恢復珊瑚生機。

記者:宋國正報導 / 2011-09-05 14:00:00







xyz  xyz軟體補給站  xyz資訊工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